您的位置:赣商财网 > 江西

当好居民健康守门员——江西省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调查

时间:2017-03-29 23:23   来源: 互联网    作者:牧晓  阅读量:10036   

去年,我省开始试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诸多便利之处:医生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上门提供服务,当好居民健康守门员,在基层承担起预防保健、常见病诊治、慢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功能。

熊国全是南昌市青云谱区三家店街道昌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2016年成为该社区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该社区医院共有5支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3至4人,由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组成,除了每周4天的门诊坐诊和家庭医生服务外,还要承担健康教育、疫苗注射、特殊人群体检等国家规定的二类服务项目。

“呆会要去老朱家回访。”3月22日13时,熊国全就出门了。今年76岁的朱其明前些天因支气管炎,请他到家里看病,现在隔了两三天,得上门再做检查。

“熊医生看病不收出诊费,只收几十元药费和材料费。”朱其明告诉记者,熊国全看病不仅比大医院便宜,而且有求必应,很贴心。熊国全把这种服务称为家庭医生服务的口碑营销,上门服务对象大多为老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

“家庭医生蛮好的”“家庭医生就像家里人”,日前,记者在昌南社区采访,很多签约居民连声夸赞。据悉,目前南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率已达30%,并逐步开始建立社区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

上门送医疗服务,签约家庭医生是政府部门力推的事,也是未来的方向。但家庭医生服务的推广,也面临一些隐忧。

对于如何实现我省提出的“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目标,家庭医生今后的路如何越走越宽,熊国全有自己的见解。“第一,目前政府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投入不足。以我们卫生服务中心为例,医生收入低,人员不稳定。刨去5险1金,中心的医生每年收入只有4万元左右,而去上海考察,当地家庭医生年收入达20万元。近5年,中心有5名医生成功考研,1名医生刚通过全科医生培训拿到证书就跳槽去了省级医院,助理医师、护士的年流失率在70%以上。第二,家庭医生职业前景受限,基层拿不到科研课题,职称晋升通道不通畅。第三,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家庭医生每签约一名服务对象相关部门相应发放10元补贴,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往往是一个团队,相对于医生投入的时间、精力,其收入与付出并不相称。眼下,医生的收入实行绩效考核,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得多,门诊收入就少了,这不利于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他表示,受人员和条件所限,现在中心上门服务范围主要锁定在半径一两百米之内的居民。熊国全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果要形成长期的契约关系,就要抓住和解决市民的现实需求,推出相应的服务项目。

社区医生李丰兰认为,家庭医生签约率在不断上升,但要做好这项工作,医生要与居民形成“一对一”的定向服务关系,为签约对象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指导等,从而做到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与居民的要求相匹配。要做到这一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人员培训、设备投入都要跟上。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全面撬动基层首诊,还需建立有效的分级诊疗制度。”南昌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说,居民无序就诊,不仅加剧了看病难,也浪费了医疗资源。从目前的探索来看,基层首诊是制约分级诊疗的瓶颈,“患者不愿去、医院不愿放”成为痛点。接下来,南昌市将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用“政策红利”吸引居民自愿签约,破解难题。

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是我省今后深化医改的“硬骨头”。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说,改变人们的就医习惯,绝非一朝一夕,既不能搞强迫命令,更不能搞“一刀切”,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在组合之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这样让患者尝到甜头,让医生得到实惠,就能调动医患双方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 张晓欣 钟端浪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