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赣商财网 > 资讯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时间:2017-07-15 16:32   来源: 搜狐    作者:许一诺  阅读量:14965   

原标题: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其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世,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景德镇陶瓷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一只普通的杯子细分起来工序达到72道之多,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也使景德镇瓷器得以成为全国瓷器的翘楚。

一、勘山

景德镇制瓷先要勘察采取瓷土的山地,矿石是制瓷的主要原料之一,景德镇的陶瓷得以文明千年,高岭土是秘诀之一。景德镇以高岭土著称,高岭土发现之前,陶瓷仅以瓷石加工烧制而成,成器率很低。高岭土的使用是我国乃至世界制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扩大了制瓷原料的来源,而且改变了瓷器的性能。由原来单一的瓷石泥料变成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从而提高了瓷胎的耐火度,瓷器从此由低火度的软质瓷提升为高火度的硬质瓷,这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给景德镇瓷业带来一系列重大变化。景德镇人形象地把瓷石比喻作陶瓷的“肌肉”,而高岭土则是“筋骨”。高岭土以其优异性能被引入瓷胎,不仅使景德镇安然渡过了南宋时期的制瓷原料危机,更使其制瓷原料与工艺发生了重大变革,并在元、明、清三个历史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景德镇亦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当制瓷工人发现矿山时要开采部分原料带回去做进一步确定,随后带领其他制瓷人勘察矿脉。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挖矿图

二、烧矿

在勘山确定含有瓷土后,制瓷者会召集其他人前来开采,而蕴藏的瓷土都有矿脉,坚硬的矿石单靠人力的开凿是行不通的,聪明的古代劳动人命已经掌握了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由于表面裸露的矿石比较坚硬,所以要用柴火放在上面用明火烧一阵,然后担冷水浇灭,热胀冷缩导致石头开裂,制瓷者用羊角镐等工具顺着石缝向里挖掘,渐渐的成为了瓷石矿洞了。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烧矿图

三、运石和碎石、舂石

开采出来的矿石被人工凿成小块,由于矿石大多在深山里,所以运输矿石都是人力担筐肩挑,一般要挑道临河建有水矿棚的地方。在那里另外有一部分做勤杂工的人,把大块的瓷石用铁锤砸成拳头大小,以备碓石之用。作坊的工人将原料瓷石放入碓臼粉碎,淘洗、沉淀、风干,与高岭土混合,便能制成优质的制瓷原料。水碓,是源于宋代的发明。人们充分利用天然水流落差的动力,在河流上架起水轮车和水锥,用水的冲力来粉碎瓷石。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碎石图

在水碓棚都挖有一条引山溪的水渠,一方面方便作坊工人的生活用水和制土用水,另一方面利用水的落差,冲动碓轮上下起落。而瓷石放在碓臼里,受冲击变得粉碎。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舂石图

四、制浆和取泥

把瓷石冲击成粉末状就算弄好了,然后把粉掏出来浸到棚内的淘洗池里。连续几天不断的把泥巴淘洗,把粗渣滓除去,等待沉积,浆就算制作完成了。

将制好的浆盛出,撇去余水,用细筛子过滤,就可以取到已经稠化浓缩好的瓷浆泥了,把澄清淘洗的瓷石泥浆子再晾晒几天,泥巴可以成团了,取泥就算成功了。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取好的泥巴

五、制不

取好的泥巴取出来之后放在装有铁丝划切的长方形模匣里,用割泥线去掉多余的泥,提去模匣,就制成了像土砖一样的泥块。景德镇的人把它称作“白不(dun)”或“不子”。这是制瓷原料的一种粗加工的传统工艺。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陶序图》之制不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制不模具

六、船载和存行

在制不完成后,一块块的白不伴随着“船载”和“存行”输送到制瓷的工坊,毗邻景德镇的安徽省祁门县也出产瓷用的白不,色泽纯净,品质细腻,顺着昌江水路用船装运到景德镇来卖镇上有黟县人开设的白土行,专门储存白不,是原料的销售商,他们把瓷土或以现金交易,或赊销给制瓷作坊,方便了产销各方的生产经营。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景德镇船载白不复原文物

七、烧灰和配釉

陶瓷需要制釉,而釉必须要有釉灰。千年不息的窑火,铸成世界瓷都景德镇的盛名。经窑火煅烧成的各色精美器皿,都是用瓷土作胎,以灰釉添色。灰釉制作是景德镇传承千年的古法秘技,其以草木灰、石灰石为主要原料,配以含有铁、铜、锌等矿物的天然矿石粉等物,制成浆料,涂刷在瓷器胚胎表面,釉料在窑炉中高温烧制时氧化还原,在瓷器表面形成红黄蓝绿黑等七彩异色,尽显精美。上釉后的胚胎经窑火高温烧造,成为质地坚硬、颜色鲜艳的瓷器。江西乐平出产的釉灰石用一种青白石和凤尾草堆叠在一起烧炼,把灰用水淘洗,就成了釉灰了,使用时加进白不加水调剂,按瓷器的不同品种和规格的需要,既配置成不同比例的釉汁。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调制好的灰釉

八、炼泥、镀匣、验匣与送厂

景德镇制造的瓷器,其坯胎都要装进匣钵里,这样既能保证洁净又可以避免破损。制作匣钵的泥土可以不必细腻,只要在辘轳车上能拉成型就可以了。制好的匣钵略加晒干后,还要旋削光洁在放进柴窑里去空填一次,这就叫“镀匣”。只有经过“镀匣”才结实耐用。

明初,景德镇成立了御窑厂,前身为“浮梁磁局”,宫廷瓷器开始注明皇帝的年款。封建社会的官窑是专为皇宫内院制造皇上用的瓷和皇帝赏赐臣僚的御瓷的御窑厂。匣钵做好了,就有御窑厂派人前来验收。主管的人用一根尺子来测量匣钵的大小和深浅轻重,检查是否符合标准。合格的匣钵才能送到御窑厂去装烧贡瓷。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景德镇的御窑厂遗址

九、化不与淘洗

在做瓷器之前,必须先把“白不”敲碎放到大水缸里去浸泡,第二天用木耙把原料搅拌成浆,再用泥镐舀水,把沉滓中的粗渣去掉,用磁石吸除铁质,然后把泥浆通过细目筛从粗桶过到细桶里去,如此反复两次,泥浆呈现除浓稠的样子,就可以用手揉起,堆放到泥房,把混合好的泥料放置一段时间,使泥料之间充分反应和混合均匀,也称陈腐。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化坯淘洗

七、镀泥、踩泥与抐泥

泥料放在泥房的大块青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陈腐后,用泥铲进行反复铲移,每铲一铲形成“口”字型的泥片,在用力拍打由“口”字型打成“田”字型,盘堆拍打两次后,再进行踩泥。传统的踩泥釉“菊花蕊,莲花瓣,三道脚板两道铲”的口诀,也就是铲泥踩泥的操作要领。精炼的泥还要进行和面似的揉搓。景德镇人俗称抐泥。

再塑工匠精神景德镇手工制瓷72道工序之原料工序

制泥微雕图

以上便是制瓷72道工序中的原材料工序,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明、清以后,珠山御厂的设立和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致使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虽然景德镇传统的制瓷手工艺虽然得到部分保留与发展,但其中的一大部分仍在不断地流失和消亡,亟待抢救和保护。如此繁复的工序才能造就出非凡的陶瓷艺术,如果你也喜欢陶瓷,喜欢陶艺,可以进入大瓷网(www.daci.wang)了解更多信息,欢迎订阅我们~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处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