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赣商财网 > 资讯

央企需聚焦主业独立运营金融板块

时间:2017-08-07 12: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作者:文辉  阅读量:12148   

长江商报消息三分之二央企陆续开展金融业务,引发市场“脱实入虚”争议,专家建议——

一组央企“热衷”进军金融业的调查数据引发行业众多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三分之二数量的央企都在陆续开展金融业务,有一半左右把金融投资或服务列入业务板块。而23家至少控股一家金融机构的央企,共控参股124家金融机构,金控平台化布局方向明显。

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央企,在电力、石油、核能、航空、装备制造等主业之外,对金融业务的“深度”涉足和拓展,让不少行业人士对可能出现的偏离主业、“脱实入虚”风险产生担忧。

8月5日,著名经济学家管清友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做金融业务初衷是服务自身的主业,但金融行业有着天然的拓展需要,目前的现状还谈不上“脱实入虚”,不过按照国资委的监管要求,央企应该聚焦主业。“从长远来看,央企应该适度发展金融产业,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或成立金控平台,按金融市场规律发展金融业;或者剥离‘不擅长’的金融板块,交付外部机构进行运营。”

在武汉大学金融系教授叶永刚看来,回归主业(指主业所占比重超过50%)、服务实体经济和控制风险是央企发展金融业的三大方向,“跟金融机构合作,进行混业经营、合作经营,借力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进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高成长性和高盈利性吸引央企进军金融业

轰轰烈烈的“金融热”,近期不仅席卷了民营企业、地方性国有企业,连有着实体经济“顶梁柱”之称的央企,也深涉其中。

来自权威媒体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分之二数量的央企都在陆续开展金融业务,有一半左右把金融投资或服务列入业务板块。其中,不仅有把金融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更有金融利润总额成为重要利润增长点的国家电网、中国华能等。有少数央企,甚至已经形成主业、房地产、金融各占三分之一的局面。

此外,最近几年筹建的央企金融控股公司就包括五矿资本、中航资本、华能资本、英大国际、华电资本、中广核资本等,而更多公司正在加入这一序列。

事实上,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比如中油资本,旗下已经聚集了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仑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石油专属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昆仑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囊括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融资租赁、财务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投资公司,几乎“集齐”了主要的金融牌照。中航、中石油、国家电网、中粮、宝钢等央企亦是握有近10张金融牌照的代表。

“央企对金融业的‘热衷’,一方面是由于金融行业已成为现代国民经济的中枢,特别是通过金融业务可以自主管控、调动庞大的金融资源,同时金融业对其他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业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导致资金资源实力雄厚的央企纷纷涉足金融业、收集金融牌照。”近日,香颂资本执行董事、并购投资专家沈萌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从央企本身出发,由于央企内部结构庞杂、金融业务需求大,自有金融业务也方便满足自身需求,且央企早期也有金融业务的运营基础。

这一观点得到了多方人士的证实。有行业专家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央企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也面临新的挑战,有些央企在主业遇到市场竞争与创新发展的瓶颈时,发现金融业受到社会需求的刺激快速增长的机遇,便快速进入金融业,而后更多的央企前赴后继涉足其中。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金融业的覆盖程度来看,其成立最早、最为常见的财务公司,目前几乎绝大多数央企都有设立运行,通过集团内部“造血”的资金为集团其他内部成员进行“输血”。另外,信托、融资租赁和基金业在央企中所占比重也较大,超出保险、证券、银行业等。

遭遇“实”与“虚”的争议

一位资本行业人士表示,央企扎堆进入金融行业后,在市场的推动下,一些央企更关注盈利情况,不可避免的其下基金、证券、信托等业务会主要以集团外部市场为主,而对银行、保险等板块的金融股权投资也多属于财务投资,难以达到金融业促进主业发展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产融结合”的宗旨,央企存在着“脱实入虚”的倾向。

以国家电网构建为例,其金融控股平台国网英大国际控股,拥有英大泰和人寿、英大泰和财险、英大证券、英大国际信托、英大基金、英大期货,虽没有控股银行,不过其在广发银行及华夏银行的持股分别高达20%及18.24%,拥有重大话语权。但就电力产业的发展来说,上述金融平台对其产业支持,在年报业务呈现及经营方向上,更多的是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产业并购和产业收购,间接为产业发展服务。

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06到2016年,国家电网金融产业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为9.8%,国家电网金融产业平均利润总额占同期利润总额占比最高年份为2009年,达到72%。2010年到2014年,国家电网财务公司的利润总额合计约为142亿元,其中2014年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接近80%;同期国家电网的利润率则不到4%。

经济学家管清友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央企金融面临的“尴尬”境地在于,一旦进入金融行业,要做大做强需服务多个行业、多类型的机构,因为金融业务有着天然的拓展需求。按照市场规律,它不可能仅仅服务于主业而不去做市场上的业务,而做大之后,金融行业的盈利水平又超出大部分行业,这就出现了央企是否“脱实入虚”的争论。但从目前国资委对央企将金融业纳入主业的进程来看,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五矿集团、宝武钢铁、招商局等少数几家为国务院国资委核定将金融纳入主业的企业,更多央企的金融板块尚处于“从属地位”。

从业绩和利润贡献比重来看,管清友表示,虽然“脱实入虚”目前看来并未呈现出来,但金融业务利润在央企整个业务收入当中占比的提高,其他相关业务则有所萎缩下滑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对于央企来说,也比较难以抉择。一方面,利润考核上,需要靠金融来赚钱‘弥补’主业利润的下滑,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国家战略和监管方向要求回归主业,将主业做强做大,如果产业本身缺乏‘造血’能力,即使金融进行辅助也很难做大做强。”有资深行业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直言。

亟需重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但是比“脱实入虚”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长江商报记者采访过程中,金融的系统性和传染性风险成为多位行业专家关注的焦点。

“央企涉足金融产业,重要的不是干不干金融,而是在干什么类型的金融,怎么去干金融。”武汉大学金融系教授叶永刚对长江商报记者强调。

他表示,目前有些央企被认为金融产业比重大、实体产业比重小,其实并没有一个一定的标准来衡量。从今年金融工作会议的指导方向来看,一是回归主业,让主业的发展能够占到央企50%以上的比重;二是服务实体经济,无论是服务自身的主业还是服务社会其他的产业发展,防止“以钱炒钱”;三是要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金融泡沫等。

管清友也表示,从长远来看,聚焦主业是央企的核心发展思路,目前来说,既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也要按照金融行业的风险去管控风险。

“金融业相比于实业有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若与实业离得太近,风险可能会在系统之间传染。”此前,有金融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称,一些央企信托可能出现的风险需引起关注。

熟悉产业发展规律的资深资本人士沈萌指出,金融业的核心就是风险,而实业的风险与金融业相差很多,金融业如果附属于实业,那么就可能将实业的风险通过金融业扩散。“因为金融和实业的金融思路几乎完全不同,建议央企将目前绝对控股的金融子公司独立出来,按照金融机构经营独立、股东均衡的模式进行优化。”

叶永刚也认为,混业经营和合作经营是目前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央企可借力外部金融机构的专业人才、专业机构从事金融业务的发展。

“实业公司根本上应该做精做强主业,从长远来看,做过多的金融业并不是央企的任务。”管清友指出,“短期内央企要做金融业,应立足服务主业,成立控股的金控平台,逐渐剥离一些盈利能力不强的金融业务。”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